青龙境内山地多、平坝少,盛夏时节,青龙境内盛产野生菌种类繁多,常见菌类均有分布。群众采食、采售野生菌现象较常见。食用野生菌中毒原因复杂,范围较广,随意性大,防控工作难度较大。
一、存在问题
(一)野生菌食用中毒随意性大,范围广,监管难度大。监管难度大是野生菌食用中毒防控工作的瓶颈。青龙镇下辖19村(居)委会,总户数14061户,总人口44166人,因采食野生菌是群众自发行为,随意性大,范围广,导致监管难大,
(二)群众缺乏鉴别有毒野生菌常识。由于青龙境内野生菌种类繁多,且部分有毒野生菌与可食用野生菌特征相似,较难鉴别是导致群众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其次,可食用野生菌烹饪不熟或者是多种野生菌混合烹饪也容易导致中毒,所以食用野生菌中毒原因复杂难控。
(三)群众防范野生菌食用中毒意识淡薄,自救能力较弱。食用野生菌中毒早期容易出现恶心、头晕、看东西模糊等症状,但群众一般难以察觉,没能采取喝盐水、催吐等有效措施,错过最佳自救时机,大部分群众察觉是食用野生菌中毒时已经出现昏迷、出现幻觉等症状才选择就医,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时病情都比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二、建议
(一)寻求效果更好的宣传方式。近年来,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多采用分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方式进行。群众都是被动接受,虽然有一定防范意识,觉得宣传内容每年都大同小异,自己已经知道了而放松了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防范。建议采用真实事件,多管齐下,无死角密集式宣传,营造全民参与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良好氛围。同时,给予村(社区)一定的人员和经费保障,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及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做到压实责任,防止食品安全防控工作流于形式。
(二)加强食用野生菌监管工作。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主要是监管难度较大,中毒范围广、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为破除监管瓶颈,建议有关部门将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乡镇也将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纳入对村(社区)的考核,做到压实责任,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人群密集地张贴宣传资料等宣传工作要落到实处,对婚丧嫁娶等活动要严格备案,做到野生菌不上桌等具体工作要认真仔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