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龙镇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一村一品”引进中药材种植,促进农业立体综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在青龙镇发展势头良好,全镇种植中药材9350亩,其中三七9045亩、金铁所20亩、滇重楼72亩、黄精10亩、白芨18亩、臭药55亩、附子15亩、云当归6亩、党参20亩、天门冬5亩、浆果金丝桃84亩,种植户252户,从业人员710人,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扶持。一是政府鼓励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出台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受财力影响,标准低,要求高、难兑现;二是药材种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部分农民因种植和深加工缺乏资金投入,贷款难,阻碍着做大做强;三是保护力度不够。政府及药农对野生药材的家种、驯养不够重视,部分药农对待野生药材往往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导致部分野生药材绝迹。
(二)缺乏科技人才。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没有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人员,药农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植处于粗放型模式,严重制约着药农收益,阻碍着药农种植积极性的提升。
(三)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三个滞后”阻碍发展。青龙镇规模性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只有一家(鸿翔药业),目前尚未投产,对中药材种植的激励作用不强。协会运作滞后,中药材协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大多数药农对协会的作用认知不够,不能积极联合其他种植户组成联合体共闯市场,提升风险承载能力,降低流通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信息服务滞后,中药材属于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中药材市场行情千变万化,价格涨跌频繁,信息真假难辨,市场需求信息滞后已成为我镇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瓶颈。基地规模滞后,中药材种植分散,缺少规模化种植且品种凌乱,产量低,不利于客商集中收购,种植盲目性较大,药农抗御风险能力弱。
(四)缺乏专业市场。我镇还没有中药材交易市场,迫使药农到处找市场,盲目性大,风险高。由于缺市场,客商引不来,留不住,药农到外地交易容易上当受骗,药材被压级压价,挫伤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
(五)缺乏试验经费。中药材的推广种植需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引种试验,由于技术部门缺乏必要的试验经费,致使工作难于开展。农户盲目引种,一但失败,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中药材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领导,各部门加强协作,出台中药材发展扶持政策,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二)坚持科技领先,强力推进科技兴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药材的发展更需要领先的科技来武装,才能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科技领先工作中,一是要有先进的品种;二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配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三是立足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中药材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五是引进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指导。
(三)培育龙头企业,精心做大产业规模。依托鸿翔药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子,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中药材事业的发展。
(四)科学试验示范,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建议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的中草药产业发展工作经费,用于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试验示范成功后再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的种植盲目性和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