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活动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乡镇为主体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建有乡镇(街道)文化站5个。2019年9月,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建设总体目标,启动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在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挂牌成立县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甸尾分馆1个和宁州文化站城关分站1个,并在城关分站筹建社区乡土网红直播平台。
全县建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5个,农家书屋78个;文艺队331支5263人。为全县21个社区购置电脑、电视、投影仪等设备;在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成立文化志愿服务站点,依托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建了文化志愿队伍。
二、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满足群众“有戏看、有书看、有电视电影看”的基本要求,每年组织实施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戏曲进乡村、读书看报、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活动。2022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7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1次,赠送书刊945册,拍摄图片资料4256张,发放宣传资料3388份;开展阅读推广活动9次,2665人次参与;举办培训班及讲座7期,参与人数247人次。辅导文艺队53支825人次,辅导节目59个。
以“百千万文化工程”为重点,助推乡村文化振兴。5月与县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了《华宁县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了2022年建设任务:完成全县3个乡级文化站、1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建设任务,申报命名市县级文化家庭285户。目前对12个村(社区)的文化家庭户进行了统计,共有254户。
三、存在的问题
(一)补助经费不到位。“百千万文化工程”补助资金及市级非遗传承人补助资金仍未到位,致使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二)乡级文化站在岗人员不足。除宁州街道有4人外,其他文化站都只有1人,且人员变动频繁(特别是通红甸乡)。文化站人员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参与中心工作,文化工作开展难以得到保障。
(三)部分场所建设功能不齐,利用率低。宁州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无独立业务用房,其他乡镇现有的设备(如电脑、照相机等)已严重老化。通红甸社区虽设有文化活动室,且已挂牌,但室内空间狭小,无配套设施设备,综合利用率得不到保障。
(四) 基层文化活动较往年减少较多。由于近年疫情防控要求减少聚集性活动,加上财政困难,乡镇(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免开”资金到位率低,导致基层文艺培训、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急剧减少。
(五)乡级文化站非遗保护工作依赖思想严重。华宁县非遗保护工作主要由县非遗保护中心(县文化馆)具体负责,如对非遗项目的调查,非遗活动的组织开展,传承人的管理、考核等,致使各个乡镇(街道)在各自辖区内组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以及对传承人带徒情况的相关资料收集、管理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市文旅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和文化艺术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是:每年完成惠民演出任务不少于50场,戏曲进乡村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3场,举办戏曲培训不少于4期;全县每年新建50支群众文艺团队(每支10人以上),县文化馆到各乡镇(街道)举办群众文艺培训1期以上,县文化馆、各乡镇(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到辖区内行政村(社区)举办群众文艺培训5期以上;每年重点打造10支高水平的业余文艺队伍。
华宁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