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常态化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
华宁县民政局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涉社会救助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2023年2月,印发《华宁县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涉社会救助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配合,构建了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救助新格局。2023年,与乡村振兴、医保、应急、社保等部门共开展数据交换14次。
二是强化为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加大排查力度,积极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对脱贫人口、三类监测对象、在册管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工会困难职工、个人医疗费用自付超过1万元、疾病应急救助、冬春受灾群众等对象开展入户排查,准确掌握其家庭基本情况,对符合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兜底保障政策的,尽快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加强风险防范和动态跟踪管理,开展好监测预警工作。2023年1—10月,共排查特殊困难群众39588人次,排查后纳入城乡低保58人。
三是加强动态监测,常态化做好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准确把握低收入对象和范围,强化低收入人口信息汇聚和监测帮扶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群众自主申请和主动发现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等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面向广大群众宣传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政策和申请指引,强化对基层经办人员的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确保低收入人口排查救助工作落实到位。2023年1—10月,共新增认定城乡低保440人、特困人员22人、低保边缘家庭262人、支出型困难家庭2人、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对象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