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社扶贫联系点华溪镇大新寨村委会林地资源丰富,生态气候条件好,为人工栽培促繁珍稀高值的野生菌提供了较佳的生产条件。为有序开发利用大新寨野生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创业、实施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经市县两级供销社多次分析研究,于2017年共同启动华溪镇大新寨村委会野生菌促繁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恢复与保护,同样地块出野生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品质更优,野生菌促繁建设项目初见成效。
大新寨村距离华宁县城37公里,距华溪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辖区面积19.25平方公里,下辖大新寨、清水塘和三家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有农户278户,总人口1007人。由于村委会地处山区,交通基础条件差,水利设施匮乏,加之近几年持续干旱,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2014年以来被列为全县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地区。2014年,大新寨村实有建档立卡户147户548人;2015年,通过回头看剔除25户105人、新增3户12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75人。2017年6、11月,开展了2次动态调整,因识别不精准剔除72户298人,动态调整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77人,已正常退出50户171人,有3户6人未脱贫(李兰芬、孙华建、普兴云),贫困发生率为0.6%。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人均收入达5078元,2017年人均收入达6823元,较2016年增1745元、增34.36%。未脱贫的3户中,李兰芬、孙华建为全户人员享受五保或者低保,除去五保、低保收入达不到3200元不能脱贫,普兴云为建盖的D级危房在1月10日前不能装修入住,暂时未能解决住房保障,2017年不能脱贫。

为扎实有序做好扶贫工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县供销社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职能优势,主动深入基层群众,大力推进合作社建设,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高群众应对市场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投入,促进农业产业优化,更好地帮助联系点群众增产增收。其中实施野生菌促繁建设项目就是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大新寨野生菌促繁项目,实施范围是大新寨村委会范围内的50亩公益林,总投资10万元。项目以大新寨村绿然果蔬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动员村委会、村组干部及大新寨村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以投工投劳、入股出资等方式筹措资金5万元,市县供销合作社拨付专项补助资金5万元。利用大新寨自然松树林地,通过实施挖沟、除草、挖塘,基地保护设施建设,举办人工促繁技术现场推广会等措施,实施野生干巴菌生态促繁试验区50亩。

该项目定位于加大野生菌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发展、试验人工野生菌促繁技术,并注重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山区农民进行全开放的原生态野生菌促繁。通过野生菌资源保护开发与人工促繁技术的推广实施,进一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带动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项目实施成功后,可逐步在全村适宜范围内加以推广,示范带动群众自发开展野生菌保护开发,为更多山区群众带来可观收入,实现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工作,进一步稳定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党建、行政基础,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华宁县供销社 普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