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结合华宁实际,认真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产业发展为己任,转变工作作风,发挥职能作用,在一线锻炼队伍,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羊肚菌、平菇、香菇、榆黄菇、金耳、红托竹荪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效益初显。
一、红托竹荪试验种植情况

2023年,按照玉溪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县试种“红托竹荪”不低于0.5亩。华宁县供销社依托城关泉味鲜种植合作社资源,领导班子勇于担当,投资4万元支持“红托竹荪”食用菌发展。在市供销社红托竹荪示范推广工作专班的指导下,试种红托竹荪4亩。专班深入华宁城关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查看红托竹荪出菇情况,从理墒高度、覆盖物厚度、土壤湿度、气候温度、通风亮度和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都进行查看和指导,并与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询问,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供销社联合社审时度势,立即成立“红托竹荪”管理专班,实行“一周一报”制度,即每周五到种植基地查看长势情况,作好情况反馈,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控温度。红托竹荪生长最佳温度在17°C-25°C之间,适时关注气候变化,从浇水、通风、大棚网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在最佳温度下生长。二是管病害。针对竹荪出蛋时期,部分地块土壤出现蚂蚁、草鞋虫等虫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采取措施有效消杀虫害。三是重总结。面对新品种试种,大家还没有管理经验,采取“在摸索中管理,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推广”的一线工作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红托竹荪”试种成功,供销社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姓农、为农、务农”意识得到增强,诠释出供销红色的“背箩”、“扁担”精神,践行了“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经泉味鲜合作社负责人张琦介绍,目前红托竹荪已于2023年12月出菇上市,由于气温变化,竹荪“破蛋”数量参差不齐,预计亩产量可达1500kg,平均单价达70元/kg,出菇时间历时200天左右,亩产利润在6万元以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红托竹荪”可以种植推广。从我们近几年试验的情况看,羊肚菌、花香菇、红托竹荪都是高附加值的菌种,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目前,华宁已有4个乡镇(街道)23个村(社区)开始种植羊肚菌,在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华宁县被定为羊肚菌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持续推进食用菌全产业发展,2023年积极争取省、市衔接资金支持,投资818万元,打造集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一园一中心三基地”。菌包生产厂房1个,无尘化菌种研究中心1个,菌种生产区8亩,分别为菌种繁育室、菌袋生产间、化验室、储藏室、测验室、养菌房等;拥有流水线一体化车间一处,配套有冷藏保鲜的储库、检验室、组培室、制冷室、加工车间。菌包生产线一条,能够自主完成菌种分离、驯化、提纯、复壮及质量检测等工作,设计能力计划日产菌包2万袋,年产600万袋的生产能力。2023年生产羊肚菌菌包130万袋,生产花香菇菌包10万棒,栽培范围辐射通海、江川、红塔区,华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张琦还介绍: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还面临一些核心问题需要去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种植规模小。华宁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是散户种植,98%属粗放型种植,种植菌种主要以羊肚菌种植为主,其他菌种种植相对较少,季节性生产特点突出,仅有城合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以羊肚菌种植为主的基础上,辅以花香菇、榆黄菇等种植,基本实现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但食用菌种植菌种不多、规模不大、产量不高,难以形成工厂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二是产业链不长。食用菌多以鲜食销售为主,加工率仅有 5 %,城合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与“宁州香”食品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延长产业链合作路子,开发羊肚菌红烧猪肉罐头、羊肚菌香肠,但加工产品大多以罐头为主和简单的粗加工,在产品开发上,品种数量不多,使用的食用菌也不多。
三是服务能力弱。华宁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人员力量薄弱,现有人员没有农业知识专业背景,更没有食用菌种植专业背景,只能在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开展种植培训方面上下功夫,在指导食用菌产业方面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够问题突出。
四是技术水平差。我们的学习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培训,培训理论多,培训内容不全面、不系统,缺乏足够的时间现场指导,效果不佳。虽然我们不断摸索,但还没有成为行家和专家,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五是市场培育慢。全县共有食用菌企业5个,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8个、羊肚菌栽种示范基地4个,从事食用菌种植的经营主体不多。在食用菌市场主体培育上,只有华宁县泉味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基地、菌种生产能力,食用菌产品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其他食用菌企业发展效果不佳,难以在近期内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
三、下步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困难,站在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的角度,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提高产业发展意识。食用菌产业是集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在促农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又一抓手,做好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增投入、强保障,用系统的全面的科学思维谋划好华宁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二)抓好全产业链发展。围绕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不断探索深加工路子,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全方位发展食用菌产业。要从生产基地、菌产业园、精深加工入手,抓好食用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抓好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建强龙头企业,抓好深加工建设和供应链环节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部门联动协调,积极争取各部门资金,打造工厂化、标准化发展食用菌。
(三)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在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的同时,充实食用菌种植技能骨干,选优配强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人员,进一步提升服务指导能力。并通过与专家院士合作和定期不定期组织有意愿种植食用菌的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采取技术骨干“挂职”学习,种植能手和规模企业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模式,不断取长补短,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
(四)开拓市场主体培育。摸清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种植品种、食用菌产业链等方面情况,因地制宜的积极动员食用菌种植户发展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以满足食用菌市场需求。转化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品牌创建,把“商品”变成“产品”,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