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如何做实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便成为各地抓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华宁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的打造“一都两区三基地”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西南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便是华宁工业园区当前工作的重头戏。现将华宁工业园区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华宁制造业发展现状
目前,华宁工业园区已拥有制造业企业共6户,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企业3户,拖拉机制造企业1户,配电柜制造企业1户,新建年产600套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制造企业1户。已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全产业链的风电装备制造生产基地,拥有年产风电电机400台、风电叶片400套、风电塔筒400台(套)的生产能力,产品已覆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新疆、甘肃等省份。2020年,园区5户制造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增长22.69%,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5.15%;完成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345.69%,占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06%;实现利税11730万元,解决就业347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定位,为华宁制造产业留足发展空间。华宁工业园区在《云南省华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版)》的产业发展定位时,将风电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一主两辅”三大产业的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定位,并将新庄片区、冲麦片区定位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区,规划总面积7.96平方公里,待开发区面积5.79 平方公里,为华宁制造产业的发展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同时,在园区“十四五”规划中,再次将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把制造业长期置于园区产业发展的“舞台”中央。
(二)强招商,做大华宁制造产业。为促进华宁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华宁工业园区于2011年1月引进通海客商投资入园创办云南科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年产600套35KV及以下高低压电控柜柜体开始,再度加大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引进青岛天能重工、上海电气、中复连众等企业入园发展,已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全产业链的风电装备制造生产基地,拥有年产风电电机400台、风电叶片400套、风电塔筒400台(套)的生产能力。2020年,再次引进华宁通沂工贸有限公司年产600套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入园发展,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7764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904.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6人。
(三)夯基础,为华宁制造产业的发展筑巢引凤。为使华宁制造产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华宁工业园区在做好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3.39亿元完成了新庄片区1、2号标准厂房及4号路、5号路、金昌路的建设,为企业拎包入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投资2300余万元对新庄1、2号标准厂房西侧边坡及云南蓝天重工有限公司东侧边坡进行了除险加固,为企业解除了生产中的后顾之忧;三是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新庄片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水排放问题。
(四)提升营商环境,切实为华宁制造企业减负。为切实做好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工作,全面助推企业轻装上阵,华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华宁县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华宁县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办法措施,园区在此基础上,再次出台了《关于建立园区人员到企业报到的工作制度》,建立“企业吹号、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助推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同时,园区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2020年,园区共落实对企业房租减免政策2次,减免企业房租328.8万元。
(五)抓服务,助推制造产业的全面发展。一是2016年4月,华宁成立了云南省风电产业创新联盟,联盟吸纳了上海电气(风机主机)、中复连众(风电叶片)、蓝天重工(塔筒)等15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及中广核云南公司、中电建昆明院等4家开发商、设计院加盟,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成立了上海电气风电研发分中心,助力风电产业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区域的快速发展;三是上海电气风电在昆明设立了覆盖西南的运维中心,能够无缝衔接业主,确保风机的正常运维和高效发电。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后劲乏力。从华宁目前的制造产业来看,除风电塔筒项目属来料加工外,其他项目基本上属于现料组装,且现行供货商无意向到华宁发展,整个产业仍处于“单兵作战”态势,对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相关配套产业难以形成。加之,由于风电、拖拉机制造等企业受华宁区位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转型的难度较大,产业的后续发展乏力。
(二)缺乏产业研发机构,对产业的发展难以把控。由于华宁工业园区起步较晚,园区整体实力较低,高科技人才匮乏,尚未配套建成产业研发中心,致使对产业的定位均与地方资源配套有关,一旦资源枯竭,便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调度,企业发展较为散乱。目前园区拥有的制造企业,均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或国有企业,企业自主经营意识较强,难以达成抱团经营或合作共赢,对项目的招投标、统一采购都是单兵作战,未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的最大化。
(四)企业订单不足,企业发展受限。随着国家及省级对风电产业政策的调控,华宁再次步入风电产业发展的盲区,3户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除总部调拨订单外,已无当地订单可做,加之,风电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对外地订单的接纳受限,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对产业发展加以政策干预,扶正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由省级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全省制造产业发展区块,理顺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对全省的制造产业进行规范,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
(二)健全地方产业研发机构,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建议由省级层面整合全省制造产业专家资源,组建产业发展研发中心并做到资源共享,以便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三)建立产业发展资金储备池,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议由省级层面出台政策措施,明确可由地方政府牵头,筹建产业发展资金储备池(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当企业发展遇到资金短缺时,筹备领导小组可视企业出资及产业发展情况用资金池资金帮助其进行化解,以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