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越的自然禀赋
华宁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花开四季、春光常驻。森林覆盖率超过40.3%,特色林果蔬菜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拥有储量丰富的磷矿、石灰石、黏土、褐煤以及铁、铜、铅锌等矿产资源。风光秀丽的抚仙湖、630多个各色谭泉、盘江橘园交绘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为外来投资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
2.丰富的人文荟萃
从青龙海镜村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息繁衍地,到金锁古桥下掘塘沐浴孕育出悠久理疗养生文化。从秉承重教亲文传统建成的九大书院,到近现代走出的众多仁人志士。从明代窑火烧出的宁州陶艺文化,到中国首条国际铁路----滇越米轨带来的现代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外来投资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按照“全域旅游”新思路,积极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充分挖掘“泉、橘、陶”等特色资源,加强华宁名人名事名迹的收集和特色文化提炼,加快象鼻温泉度假村提档升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规划开发温泉养生和特色谭泉观光、乡村生态体验、陶文化创意、高山自然观光等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3.不断夯实的产业平台
由“一园五片区”组成的华宁省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4.93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底,入园企业达75户,从业人员5902人,工业产值达64.2亿元,成为玉溪经济增速最快的工业园区之一,成为中国配套最齐全、西南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云南重要的磷化工循环产业基地和云南重要的陶文化和建材产业基地。随着园区改革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园区正立足创新机制体制,提升承载功能,集聚创新资源,推动高端链接,培育跨越动力,着力构建产业聚集洼地,创新发展高地。
4.不断提升的产业基础
“十二五”期间,随着上海电气风电集团、青岛天能重工、连云港中复连众三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中广核、中电建、中电投三大风电央企的进入,以及云南省风电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有力推动了华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华宁工业构建起了以装备制造、生物加工、陶瓷建材、磷化工、新能源为主干的产业体系。今后华宁将做精装备制造产业、做大新能源产业、做活旅游文化产业,探索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园区产业聚集。
5.厚积薄发的区位优势
晋江高速通车后,华宁距市府47公里,距省会昆明100公里,实现全程高速,全面进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境内通车里程超过1700公里、随着“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弥楚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城际轻轨、通用机场的建设,华宁将从神经末梢提升成为滇中连接两广的交通重地,在区位上提升为玉溪通江达海的东大门,对未来的投资融入更加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