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城乡三老特殊群体面临养老困境亟需重视
衰老是人生不可逆转的一个事实,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城乡三老特殊群体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华宁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3200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其中高龄老人4227人,占老年人口的13.2%,空巢和独居老人1814人,占老年人口的15.7%。在快速老龄化进程中,如何让曾经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健康地生活、快乐地老去,是我们华宁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华宁县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养老模式,将关爱老年人列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不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建设。虽有一定成绩,但对于整个社会养老问题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城乡三老群体养老问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华宁县目前养老方式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但儿女操心生计,大量劳动力向发达城市流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更多元的社会养老发展薄弱,带来更多的老人老无所依,致使父母忧心,子女无力,“三老”特殊群体年华老去,他们老归何处?
二是虽说“养儿防老”但年轻一代道德观念下降、兄弟姐妹不和睦等因素,导致出现子女众多却无人养老问题,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是年老衰弱带来生活技能的弱化与丧失,老人收入紧靠补贴与子女给予,经济收入低下,一旦生病必然加重负担,出现能吃饱穿暖却看不起病的现象。
四是华宁县养老硬件设施薄弱,目前社会上无一家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仅有的敬老院只是针对无儿无女的特困老人,并且因思想观念封建保守,诸多特困老人不愿意入住敬老院。对其他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没有相应的机构。
五是居家养老效益发挥不佳,目前华宁县共有17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正常运营以外,其他农村居家养老更多的老年人因养老观念保守,农村交通生活不便利等诸多因素导致运营效益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
一是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政府主导制定政策扶持措施,重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居家养老的运营管理,培育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来运营老年人助餐、日间照料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
二是鼓励发展老人互助养老。“远亲不如近邻”在一定范围内将家庭养老模式转向村(社区)老年群体养老模式,通过熟人社会的纽带使老年人实现相互照料。因此,一方面应该政策鼓励协助老年人成立互助协会组织,另一方面社区老年人需要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互助观念。使老年人在互助中相互排解孤立感,一起分享经验和体验互助的乐趣。
三是完善农村相关社会救助、社会优待制度。包括基本养老金、医疗救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救助制度,对生活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或根据年龄差异制定不同的救助补贴标准,逐步实现社会供养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四是强化家庭养老核心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子女恪守孝道,赡养老人,给予物质和金钱上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慰藉,鼓励更多独居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让他们享受到更舒适便捷的服务。
五是推动“合作”养老方式的发展。政府鼓励倡导使一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可以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一个大家庭,充分利用村(社区)现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娱乐、助餐等互助养老,使之形成老人“抱团取暖”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