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建阵地抓队伍”扎实推进社区养老工作
华宁县辖三镇一乡一街道、54个村委会、23个社区、654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13215人,其中:老年人口32047人(不含托管社区),占全县总人口15%,现有独居老人1281人、占老年人口3.9%,失能老人1276人、占老年人口3.9%,空巢老人1200、占老年人口3.7%。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农村养老之困日益凸显,相较于养老资源相对较多的城市来说,农村老人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华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抓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全力推进全县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为全面落实“六个老有”目标,华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社区养老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的年底考核,通过努力,宁州街道被评为“全国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宁州街道郭家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事迹还被省市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具体做法为: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养老阵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养老的主阵地,是抓好社区养老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一硬件设施的支撑,才能更好地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因此,近年来,华宁县积极向省市争取居家养老建设项目23个,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17个,建成未运营的1个,在建的5个;争取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5个,已建成未运营的1个,在建4个。项目总投资2432万元,争取到中央、省、市补助资金1482万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可以为社区(村委会)13300老年人提供服务,提供养老床位448张。根据《玉溪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意见(试行)》、《玉溪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文件精神,按照“六室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室”、“休息室”、“助餐室”以及室外活动场所,为社区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组织网络,发挥老年协会组织优势。有了社区养老的阵地,如何发挥阵地效益是做好社区养老的关键。在社区中,老年人协会有着广泛的老年群众基础,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华宁县把老年协会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利用老年人协会的组织优势,积极发动和组织协会内有爱心的低龄健康老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精神慰藉、简单生活照料等对体力和技能要求相对不高的养老服务,实现“以老助老”。同时,让老年协会把在老年人中开展的活动带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这支队伍的带动,让更多的老年人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与活动、接受服务,使社区老人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又可以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日间照料服务,填补了“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与空虚。
(三)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载体。志愿者服务是社区养老工作的有益补充,华宁县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挖掘整合司法部门、卫生所、学校、义工联、爱心商户、爱心企业等各种服务资源,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签订服务合同,并在老年人群体中发放“为老服务便民卡”,老年人有何需求只需拨打上边的电话,就可以享受“购物”、“送餐”、“家政”等上门服务。同时,华宁县还定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爱心义剪”、“法律咨询”、“免费体检”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内涵,有效地丰富了社区养老服务载体,拓宽了社区养老服务渠道。
(四)因地制宜,社区养老模式多元。社区养老既适合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习惯,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华宁县县在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认真分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民间习俗、经济收入状况,尝试采用老年人能接受的方式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部分社区已显成效,得到老年人的一致认可。一是完善的日间照料服务模式,老年人白天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聚会助餐等服务,同时定期开展理发、健康知识讲座、体检、唱歌等活动,如宁州街道城关社区和郭家营社区。二是采用老年人互助服务来开展活动。像郭家营社区就是由老年人为老年人开展助餐服务。三是制作爱心卡和助餐券,对老人按一定标准进行补贴,与饭店、理发店、家政公司、维修店等专业组织签订协议,由他们为老年人实施服务,如盘溪镇下街社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华宁县在社区养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目前我县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仅仅是代购商品、打扫卫生等低层次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二是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大部分社区都是社区干部在管理,存在应付了事现象,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三是服务设施及场地缺乏,目前全县有21个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有 11个社区,部分社区还没有养老场所。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
三、意见建议
一要提高对社区养老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据调查,目前95%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传统的养老观念在一段时期内仍占主导。社区养老是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背景下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服务为主导、志愿服务为辅助,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社区养老服务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老年人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适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养老的一种服务方式。各级各部门只有下大力气认真推进社区养老工作,才能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享受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
二要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使社区养老服务从营业资格、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内容、服务收费以及免税等优惠扶持政策上有明确的规定,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鼓励采用公建民营、引进民间机构参与、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等灵活的经营方式,不但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使社区养老真正给老年人带来实惠。
三要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提高中心运营专业化水平。政府要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争取实现社区全覆盖,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场所。硬件有了,再在软件上下功夫,劳动人事部门要能将在中心内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购买岗位,开展专职培训和正规教育,着重打造一批专业化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要完善中心服务内容,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服务,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要尝试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部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活华宁县区域内的养老服务资源,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让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进入社区老人家中,通过平台对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消费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形成老人精准的服务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可根据分析出的服务需求,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老人提供更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五是创建医养结合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所相结合,部署健康管理系统,对社区老人进行血压、血糖等健康监测,医生对指标异常的老人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卫生院专家不定期进社区开展讲座及诊疗培训,为社区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为预防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