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医养结合初现雏形
随着华宁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截至2018年,全县老龄人口达到32047人,占全县总人口15%,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全县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养结合初现雏形。
近年来,华宁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补助资金,建成县级中心敬老院1个、乡镇敬老院3个,设置床位368张,集中供养特困老人74户76人;争取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3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 5个,新增床位375张,按照“六室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室”、“休息室”、“助餐室”以及室外活动场所。在每一个项目前期选址时,就将“医养结合”作为重点考虑,截至目前,在已建成的2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个互助站中,有2个项目就与村(社区)卫生室合建,有8个项目建在卫生室旁边,为各村(社区)实施医养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县中心敬老院引进瑞仁医院在院内设置了医务室,并每天有医生值班,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目前,全县医养结合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医疗养老在整体规划、功能设计、康复设备配置等等诸多方面都还很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敬老院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摸索期,无专业人才配备,不能满足社区失能、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对于医疗、护理、康复等的特殊需求;二是全县医养结合工作缺乏统一布局,医养结合既涉及养老机构,又涉及医疗保健机构,具体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无明确的职责界定,造成部门责任难落实;三是医养结合资源缺乏,华宁尚无老年养护机构,现有养老机构中无康复设施、无护理床位等资源;四是信息技术水平滞后,在智慧健康养老信息系统建设还是空白。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协同保障机制。医养结合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县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民政、卫生、医保等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建立一套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培训基地,保障专业人才。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职业培训,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志愿者为辅助的社会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队伍,在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立实训基地,破解护理人员招聘难题;三是打造养老试点,带动全局发展。在全县开展试点项目,例如将华宁县中心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实施“公建民营”,引进企业建成华宁县首家养护院,更好地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四是建设信息平台,改善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和覆盖面,对接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