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挖掘陶瓷产业潜力,近日,华宁县文化旅游与陶瓷产业招商团到铜川等地考察陶瓷产业,铜川大手笔规划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力争释放陶瓷产业优势产能的做法,给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让记者带你走进铜川,了解铜川陶瓷产业发展情况。
铜川的耀州瓷是陕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久负盛名。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八大名窑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从唐朝开始创烧,绵延1400年,至今炉火不熄。
在今年第三届丝博会期间的“一带一路”铜川陶瓷产业推介会上,有备而来的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现场签约56个项目,涉及金额408.3亿元。为了给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良好环境,使项目尽快落地,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在黄堡镇210国道沿线,以咸(阳)铜(川)铁路黄堡站为中心,规划了3.36平方公里的“一带一路”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园用地范围,启动了当地居民整体搬迁工作。
近几年,具有悠久历史的铜川陶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铜川市委、市政府以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耀州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契机,以重振耀瓷雄风、打造“丝路瓷都”为目标,设立陶瓷产业专项资金,实施大师引领“百千万”人才工程,改造提升耀瓷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陶瓷。铜川先后出台《铜川陶瓷产业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发展陶瓷产业的意见》《关于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意见》,旨在促进陶瓷产业与耀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陶瓷产业培育成铜川新的支柱产业,让千年古瓷焕发新光彩。
铜川重点规划布局建设了黄堡耀瓷文化产业园、陈炉陶瓷工业园、王家河工业园和陈炉耀瓷文化旅游名镇。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新型陶瓷材料、耀州窑紫砂、唐三彩等门类众多的陶瓷产业体系。
倾力打造耀瓷小镇是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过去几年努力的方向。今年4月以来,借助丝博会的成功签约,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在原来借力文化旅游业发展陶瓷产业的基础上,增加发展以工业陶瓷为代表的现代陶瓷。
“铜川发展陶瓷产业,具有五大优势,分别是文化优势、原料优势、区位优势、能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这五大优势足以支撑铜川在西北地区布局陶瓷产业集群。”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主任何建平说。
铜川发展陶瓷产业的文化优势显而易见。发展陶瓷产业,铜川还兼有原料优势。铜川探明储量耐火黏土3400万吨、黏土11.3亿吨、紫砂土2.65亿吨。陶土中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稳定,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高强的黏结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能。
按照陶瓷市场辐射半径500—800公里为最佳距离衡量,交通便利是铜川又一明显优势。铜川产出的陶瓷产品运输距离短,销售覆盖广。铜川用气方便,除了燃料成本低外,发展陶瓷产业还有许多后发优势。比如新工艺的使用、新设备的引进、高端人才的储备等,尤其是与其他陶瓷产区目前普遍陷入环保制约困境相比,铜川新规划的陶瓷产业园可以科学设计建立一套先进的循环产业链,从起步就可实现清洁、环保和节能。
“我们通过规划陶瓷园区吸引现代陶瓷企业入驻,统一供水、供气、供原料,集中建设环保设施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通过园区精细分工合作,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让企业产品更具竞争力。”何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