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华宁陶艺人才交流培养,激活华宁陶产业发展引擎,6月21日,“陶韵流芳·聚才兴产”陶产业“专家基层行”活动在华宁陶艺术空间圆满举行。本次活动集成果展示、技艺交流与思想碰撞于一体,为华宁乃至全省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在华宁陶艺术空间展厅内, 陈列的华宁陶经典与创新之作,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新人学习的立体教材,直观诠释工艺精髓与审美高度。“陶瓷赏盘绘画”互动区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执笔创作,将个人巧思融入素坯,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创作乐趣。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吴白雨说:“华宁陶是中国高温彩釉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的陶瓷品类,也是我们云南能够国际化、产业化和当代化的重要陶瓷种类,是全国品类最多、造型最丰富、类型最多彩的一种陶种。”
华宁宁景陶艺工作室负责人冯稀婧说:“今天这次活动,其他各个地州都来了非常多优秀的制陶企业、制陶代表,我们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今天早上大家也留了很长时间来交流学习,对我们华宁陶的发展进行一些指导,进一步做一些规划,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当日下午举行的专题研讨会,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云南省陶瓷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工艺美术大师、重点产区代表及优秀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专家们深入剖析华宁陶产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传统工艺守正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吴白雨说:“华宁陶的非遗保护和产业建设当中需要更多人才,我们更希望通过外来的大师和专家的引进,来带动我们当地华宁的青年人才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华宁锦窑负责人邓红锦说:“懂学术的行业人才是很珍贵的,掌握系统知识的行业人才也是珍贵的,如果对学术实验进行支持,在支持的过程里面可以跟成果挂钩,我相信会逐渐推动行业发展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华宁陶需在坚守地域特色的同时,强化设计创新与科技应用,拓宽应用场景;建议构建更开放的人才交流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破解高端人才匮乏瓶颈;强调品牌文化故事的系统挖掘与传播,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 欧应宏说:“今天我到了华宁以后,走访了几家做华宁陶的小企业或者说作坊,我看到的华宁陶它是有生命力的,就是在人才这一块的培养上跟不上,我觉得还是要和周边的或者省内的省内外的一些高校来合作,可以把我们这个华宁籍的学生送到我们学院去培养,助力这个产业快速的发展。”
本次“专家基层行”活动,是一次聚焦人才核心竞争力的精准赋能。它不仅展示了华宁陶的魅力底蕴,更重要的是,通过高层级智慧碰撞,为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陶艺人才培育生态绘制了清晰路线图。活动架起了专家智库与基层需求的桥梁,显著提升了产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华宁陶产业将以此次活动为崭新起点,全力激活人才“第一资源”,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能工巧匠的手中,燃得更旺,照得更远,为华宁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
中共华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德婷说:“活动中,行业专家与本土匠人共赏华宁陶艺术展品、现场创作陶瓷赏盘绘画,在作品鉴赏中碰撞艺术灵感,让传统陶艺与现代审美直观对话。这种‘创作展示+理论研讨’的模式,既让艺术创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也为华宁陶吸纳高端智力、拓宽国际视野注入了强劲动能。未来,我们将持续做好精准引才、梯队育才、多维用才、暖心留才,构建产才融合新生态,推动华宁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