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实采收
油茶果实必须在其充分成熟以后采收,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含油率和较优的品质。油茶林的果实成熟一般以3%~5%的果实开裂为准。从充分成熟至茶果开裂,只有10多天时间,必须抓紧这一时间以旧收摘。采收时间不同,所获茶籽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都不同。在"霜降"(10月24日)后5天,采收的油茶果,其茶籽的含油率和种仁率最高,分别达28.51%和52.49%。这正是油茶果实的全熟期,也是最适宜的收摘期。有些油茶种植地区掌握"霜降前三后七"的采收油茶果实的原则。云南省油茶产区习惯于霜降前后一个星期采收茶果。这段时间采收,茶籽的种仁饱满,油质佳,含量高。油茶采收期的气候状况,对茶果的以旧换新有直接影响,天气温暖,雨水偏少,茶果成熟期会提前,采收时间相应要早些;天气偏冷,雨水过多,茶果成熟期推迟,采收时间相应推迟。此外,对油茶林所采取的施肥措施,也影响油茶果实的成熟期。氮肥施得过多,茶果晚熟,在果期措施磷、钾肥,可促进茶果的早熟。故应根据当时的气候状况,林地管理的特点,把握好茶果的成熟期,适时采收。
2.果实的调制与贮藏
对采回的油茶果实,应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发热变质,降低茶籽质量。刚采下的茶果一般含水率达45%~55%,为加速茶果开裂,可摊晒或晾晒,果实失水后便自然开裂。用于榨油用籽,应尽快取出茶籽,并继续进行日晒处理。直晒至仁壳分离,摇动有声,方可进行榨油。茶籽不能湿藏,干籽可减少霉变,提高含油率。在日晒的前4天里,茶籽平均每天的失水率为10%左右。当茶籽的含水率降到12%以下时,每天失水率为1%。油茶籽经过曝晒,粗脂肪明显增加,12天后趋于稳定状态。在茶籽曝晒期间,除其的粗蛋白质略有增加外,淀粉会大幅度下降,可溶性糖也下降。说明茶籽经曝晒后,能提高其的含油率。
如遇阴雨天无法及时晒干茶籽时,应将茶籽铺在干燥通风处,厚约20cm,每天翻动1~2次,防止茶籽发热霉烂变质。晒好的油茶籽其含水率在12%以下,宜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否则会发热霉烂,影响出油率,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甚至会造成真菌毒素污染,导致油脂的营养品质和质量下降。
榨油用的茶籽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半年,否则出油率降低,油质变坏。
茶籽榨油分晒籽、碾(粉)籽、过筛、包饼、上榨等过程。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应掌握籽晒干、粉细、蒸透、饼包装、上榨、加压等几个环节。一般机榨出油率30%,上榨出油率稍低。